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社会 > 内容页

白虾、牛蛙养殖面临大难题,在福建或被禁养!尾水治理如何破局?

来源:水产前沿 时间:2023-03-01 08:54:46

-----广告 -----


(资料图)

-----广告 ----- -----广告 ----- -----广告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专访福建水产研究所仇登高博士:关于福建尾水治理的8个问题

文/ 水产前沿 植银素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已经成为了2023年开年最热门的话题,随着多地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政策和文件的密集出台,以及严格的治理行动推进,预示着水产养殖产业将进入深度改革期。水产前沿在前期关注了江苏、广东的尾水治理现状。

本次,我们继续聚焦到福建。近期福建仙游、漳州等地区的非法排放养殖尾水整治行动不断,涉及到鳗鱼、白虾、牛蛙等多个重要水产品种,各地养殖户也表示担心。鉴于此,水产前沿采访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仇登高博士,了解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现状及难题。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仇登高博士

仇博士,您好!请您先谈一下目前福建省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情况如何?有哪些地区节奏比较紧迫?

仇登高:福建省根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了《关于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的通知》,并成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指导组”,专门开展水产养殖专家咨询、技术指导工作。近两年,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节奏比较紧迫的地方有漳州市芗城区、长泰县和南平市蒲城县壕村乡,目前漳州在漳浦、诏安等区域已经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试点工作,涉及的养殖品种主要有鳗鱼、南美白对虾和牛蛙等。

目前福建地区尾水治理主要采用哪些模式,治理的难点是什么?

仇登高:目前福建地区尾水治理采用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尾水处理模式、多营养层级立体生态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处理模式和高位池尾水处理模式以及“快速固液分离+生物处理法+资源化利用”模式和“固液分离+生物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模式等。

从大的方面,养殖尾水治理的主要难点在于水处理场地面积限制、水处理系统的持续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运行需要成本支撑、操作管理还未达到简单方便等。从小的说,治理水产养殖尾水时,最难处理的指标有磷酸盐、无机氮、总氮、总磷,一般会采用沉淀、吸附、絮凝、气浮、氧化和生物吸收等方法。

如何通俗地理解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仇登高:通俗易懂地说,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就是采用物理过滤、生物净化和化学絮凝消毒处理等方法对不同生产阶段、不同养殖模式的不同水产经济品种排放水体进行绿色生态化处理,降低或去除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磷酸盐以及总氮、总磷等物质,最终实现水产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或循环回用。

举个例子,通过水生植物生态浮床以及人工湿地的方式处理养殖尾水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但是实际实施时受很多因素影响,效果比较有限,现场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因养殖场每次排水量较大,多数养殖场受场地限制,没有充足空间进行沉淀和蓄存,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内水生植物的吸收和吸附能力很难达到效果。但从实际情况看,水生植物修复的效果还是有的,需要筛选适宜的种类和配套适合的面积,并与物理过滤、化学絮凝消毒等其他处理方式进行融会贯通,而不是简单的组合。

牛蛙的简易式生态工程处理养殖尾水

福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程

水产养殖尾水的治理能否照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仇登高:可以参考学习,但不能照搬。因为水产养殖尾水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在污染物组成成分、排放量、排放频率、超标和毒性程度等方面有所差别,若水产养殖尾水的治理照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方法,会增加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整体工艺流程比较复杂、管理起来也会比较有难度,同时会带来二次污染的问题。所以需要再一次强调,不能照搬。

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中可以使用吗?

仇登高: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中有一定的治理效果,但它们易产生二次污染,其中聚合氯化铝具有一定腐蚀性和毒性,而聚丙烯酰胺会产生致癌、致畸形、致突变等方面的有害效应,建议不要使用。

我们应该怎么才能把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持续实现水产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或循环回用?

仇登高: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首先要进行现场考察、踏勘和摸底,掌握水产养殖尾水中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尾水排放规律、尾水处理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状况以及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和进排水现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接着结合绿色、科学、实用、实惠等规划设计原则,最后因地制宜地建成可复制、可推广、持续稳定和经济适用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目前采取的尾水治理模式会给个体养殖户或企业增加多少成本?

仇登高:目前采取的尾水治理模式会给养殖户或企业增加一定成本,实际成本也会根据尾水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量以及地理地势优势和采用的尾水处理工艺等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要根据现场而定。目前我们福建省的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科技人员也在脚踏实地地开发比较经济的、普适性较高的处理方法,这样会更大程度地降低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投入和运营成本,进而减少个体养殖户或水产养殖企业的经济负担。

你怎么看待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政策?

仇登高: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问题,从业者通过政策的引导,逐步规范现在的养殖模式,从而倒逼水产养殖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把我国水产行业引向绿色生态发展的快车道。同时,我们在治理水产养殖尾水时候不能“一刀切”,也不能顾此失彼,要从“大生态、大循环”角度出发,密切关注和研究尾水排出和进入近海水体中N、P与生物之间循环规律,实事求是地把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过程中对N、P排放限制量跟近海生态环境、海洋生物承载能力匹配起来,确保在海域生态环境承载范围内,实现近海鱼、贝、大型藻类等生物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水产养殖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随着各地纷纷出台尾水排放标准,尾水处理已成水产养殖的头等大事。业者更关心的是有何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大家如有兴趣或解决方案,可给我们留言,一起讨论共促行业转型升级。同时,敬请关注 2023年3月5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与绿色发展论坛”, 为您带来最前沿的尾水政策解读和前沿技术。(注:扫码即可免费报名)

公告

*水产前沿专业为您推送水产养殖装备、工厂化养殖、小棚虾养殖等各种资讯。

*欢迎扫码加小编企业微信,一起探讨!

扫码时,请注明:姓名+所在地区+品种+行业身份(如鱼中、流通商、养殖户、经销商等)

回顾

《池塘流水槽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陆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

设施化养殖、尾水治理和水域条件的海淡水养殖先进技术模式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许可转载,一律按侵权追究!

新闻报料、线索提供,联系:news@fishfirst.cn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中公安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